语文教学论文

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,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,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。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,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,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。

课改论文

  ›› 淘知小学 ››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›› 教师类专题 ›› 语文教学论文 ›› 课改论文 ›› 文章正文

以学定教 以读为本 以疑启思

责任编辑:起点 发表时间:2014年06月30日 08:50 浏览次数:2370 内容转自:www.lbx777.com
No.A43311

二、以读为本,确定课堂实践意识。
  "标准"强调:"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,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。"因此,教师要把学生自主读书作为阅读教学最主要、最经常的活动,课堂上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读书,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,在读中有所感悟,在读中培养语感,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。在读中增加学生的独特体验,在读中进行语文教育,在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。
  1.给学生读书的时间。课堂上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书,对暂时不懂的问题不要急于解答但也不轻易放过,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。学生只有充分地读,才能把课文读懂,才能做到读得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,才能在读中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。一般地说,学生读书的时间要占课堂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上。
  2.教学生读书的方法。根据不同的语文实践目的,设计不同形式的读,有试读、默读、指名读、范读、引读、自由读、齐读、分角色读等,引导学生多读。让学生读懂、读通、读熟,读得有情有趣,读得津津有味,重语言的感悟、积累,淡化了内容的分析。如在教学《五彩池》时,我不是把重点词抓出来引导学生分析、说明,把这几个美句支解的破碎不堪,而是在学生形象感知五彩池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后,让学生反复细细地品读句子,在读中"看到"五彩池的奇异的景象和生动画面,在读中领会作者遣词造句、表情达意以及写法上的精妙,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惊奇和赞叹之情。范读,让教师声情并茂的读感染学生,让学生对内容的理解,对感悟的体会更真切,通过读,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,培养学生的语感,感受课文的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。

三、质疑启思,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。
 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,学贵有疑,质疑问难是"创新"的开端,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。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疑问,才能产生兴趣,产生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热切愿望。
  1.鼓励和教会学生质疑设问。爱因斯坦说:"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。"教师应创造良好的问题意识环境,教学中应充分爱护、尊重学生的质疑意识,让他们积极思维,对提得好的问题要及时表扬,提错了帮助他改进后鼓励再提。如何教会学生质疑设问呢?首先使学生树立不唯书、不唯师,敢于问个为什么,敢于提出怀疑,有这种精神就有了质疑的前提;其次教会学生质疑方法,可以从课题中,从课文内容中,从标点符号中等质疑,从相同中找不同点,从书中,从教师讲解中发现问题找出矛盾,就有问题可提。
  2.引导学生自己释疑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景,不但要鼓励学生大胆设疑,敢于让学生提出问题,更重要培养他们追根求源,不断探索的精神。如在教学《一定要争气》时,先让学生读题目,再让他们谈读题目后产生的疑问,引导学生读题质疑。学生提出了:“谁一定要争气?为什么一定要争气?”中的“一定”能省吗?"等问题,教师把这些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,让学生自己解决,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。又如在教学《美丽的小兴安岭》时,学生提出了“为什么说树木抽出新的枝条,而不说树木长出新的枝条?”“为什么说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?”等问题,教师并不急于解答这些问题,而是引导学生讨论,让学生相互启发、思考,培养学生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培养他们好求甚解的精神,使阅读教学的过程,成为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。

返回〖语文教学论文〗 返回〖网站首页〗 ${page.Title}的二维码

手机版

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